你的位置:蝴蝶谷中文娱乐 > 勾引 twitter > 18+动漫 文史学问丨邸永君:著明骊歌《送别》之前世今生
发布日期:2024-09-14 18:23 点击次数:115
图片18+动漫18+动漫
《送别》MV(姜涵翻唱)一弘一法师( 1880—1942)俗姓李,谱名文涛,别名成蹊,字惜霜,号叔同;祖籍浙江平湖,出身于天津。父讳世珍,考中同治四年( 1865)乙丑科进士,曾仕宦部主事;后承祖产而从商,渐成津门豪富。阖家高下,虔敬礼佛,女眷多为居士。叔同者,世珍三子也,生有异禀,慧根独具。甫四龄,遭父丧,由长兄负责教训,督促甚厉;然得以就傅名师、熟读经典,乃致诗词曲赋王人能,金石书篆兼擅;弱冠即以才思超迈而享誉津门,崭露头角。然因庶出,亲历生母之难懂苦恨,故于礼教对东说念主性之恣虐,感触甚深,愤慨尤烈;且开悟甚早,约八九岁光景,即已参透“繁茂荒谬是悲悼”之深切世理。上述成分,为其日后之特立独行、驱避尘嚣,奠定初基,埋下伏笔。
清光绪二十四年( 1898),叔同庚十八,因于戊戌变法前后恻隐康梁等“六正人”,放言“大哥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”,且自镌闲章一枚,曰“南海康君是吾师”,招致“乱党”之嫌。为避悲惨,乃偕母王氏、妻俞氏由津莅沪,于法租界卜居。旋加盟由上海宝山绅士袁君希濂于上年金秋发起诞生之城南文社。兹社以“蚁集雅士绅士,切磋诗词文章本事”为认识,依期雅聚,亦公开征文,择优刊布。活动局势选在华亭雅士许君幻园之城南草堂。中枢东说念主物除袁君希濂、许君幻园除外,尚有江湾儒医蔡君小香、江阴达东说念认识君小楼等。叔同来沪不久,即获知文社搜集诗文,遂于年底前成稿奉寄,大受激赏,获邀会面,由此结子上述四君,并并肩前进。自此,酬唱不辍,弦歌赓续;每月一聚,佳作迭出。乃至影响日隆,申明远播,坊间誉为“海角五友”。叔同虽晚进,然诗出必拔头筹,各位心悦诚服,推为盟主;经常酬唱,例执牛耳。尝瞩目合影,以纪心理;叔同题额曰“海角五友图”。诸令郎王人风流倜傥,如圭如璋,才思超迈,风致超逸;平方或碰杯邀月,论说念品茗;或抚琴击节,浅斟低吟。
五友中,叔同与幻园之往来最密,情义至深。后者不仅是上海新派诗文界魁首,且家说念殷实,为东说念主粗豪,慕雅致,尤好客。因倾慕叔同才思与高品,新年开春,即诚邀其全家入住城南草堂,并以“李庐”题其居。叔同遂自号“李庐主东说念主”,并于兹先青年育二子。其间( 1901)排印之《李庐诗钟(拟联属对,笔者注)》《李庐印谱》,王人以是居冠名,足证缘分之深。
叔同入住“李庐”之初,曾填《清平乐》以谢幻园,曰:“城南小住,情适闲居赋。文华风致合倾慕,闭户著书自足。阳春常驻山家,金樽酒进胡麻。篱畔菊花未老,岭头又放梅花。”将城南草堂之千般温顺、诸友文华、好意思酒金樽、清深幽谧,凝于笔端,读之令东说念主中意赞佩。
文社各位王人以切磋诗词文义技能是追,酬唱应和,往还不辍。海角五友间切磋共享诗作,更不行胜数。因靠山吃山,叔同与幻园之互动尤为频繁且经意。不仅二君情同伯仲,亲东说念主之间亦过从甚密,成通家之好。李老汉东说念主与许妻宋氏梦仙尤具善缘,仿佛母女般亲近。梦仙富才思,工诗赋,能电刻,善图画,时东说念主誉其伉俪曰“沪上双璧”。四肢女主东说念主,梦仙尝分辩为五友作画拟句,合刊为《海角五友图诗》。赠叔同诗云:“李也文名大如斗,等身著述脍东说念主口。酒酣诗念念涌如泉,直把杜陵呼小友。”将其简易不羁、才华横溢之秉性,形容得大书特书。叔同亦作诗和之,曰:“门外风花各自春,空中楼阁画中身。而今得结烟霞客,休管东说念主生幻与真。”以烟霞客喻梦仙及诸友。烟霞虽隔离俗尘,赏心顺眼,然飘忽不定,经常良晌无踪。而如梦如幻之相逢、一面之识之缘分,岂能经得风雨之恣虐,岁月之磨洗。各位不久之离析,竟成谶于兹语。
只是两年后,海角五友因各为糊口,无奈第次分飞。季世多劫,大厦倾覆;十载如梦,国步已改。其间,叔同先遭母丧,旋携眷扶柩回津,继而东渡扶桑,入东京好意思术学校。卒业后,携日籍继室叶子归国,几经转折,任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,假寓杭州西子湖边。而与幻园于寓所门外之仓猝一晤、悲切辞行,使叔齐心潮彭湃,不行阻拦。千愁万绪,凝于笔端,骊歌《送别》,就此诞生。
图片
▲ 城南文社主要成员有五东说念主:津门才子李叔同、华亭诗东说念主许幻园、宝山文东说念主袁希濂、江湾儒医蔡小香和江阴名士张小楼,堪称“海角五友”
二《送别》之配曲,问世远远早于歌词。早在十九世纪中世,好意思国南北战斗爆发,焰火随处,民不聊生。作曲家约翰 ·庞德 ·奥德威先生( John Pond Ordway,1824—1880)流寇海角,挂家心切,遂创作著明民谣《梦见家和母亲》(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)。兹曲旋律优好意思,饱含深情,配以带有浓浓伤感色调之歌词,依然问世即在好意思洲地面激勉激烈共识,广获赞美,流传甚广。歌词第一段卤莽曰:
图片
见家中亲爱的老屋,我童年与母亲之家;当我醒来,经常是在甘好意思地寻找我一直梦见的家和母亲。家,亲爱的家,童年时幸福之家。当我和伯仲姐妹一齐玩耍,和母亲一齐漫游山丘峡谷,等于最甘好意思愉快的时光。图片
奥德威先生创作此歌曲之具体时候,因乐谱尚未发实践证而难以细目,而所以东说念主声传唱神志流行。直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,埃米尔 ·别尔利 ·赫尔( Emir Beryl Hull)发明唱片灌制时刻,词曲才得以由可储存介质保存,并飞速借助唱片漂洋过海,传入东洋,振荡于东京等开埠之地。明治四十年( 1907),日本词作者犬童球溪君( 1879—1943),借兹曲以日文填词,创作学堂乐歌《旅愁》,歌词卤莽曰:
图片
西风起,秋渐深,秋容动客心。独自惆怅叹漂荡,冷光照孤影。忆故土,念念旧东说念主,高堂念双亲。归梦幻路迢迢哪里寻,觉来新。图片
作风凄婉,恰如其分,与日东说念主深千里笼统、压抑悲凉之性格正相吻合,因而风靡东洋,于青年学子中流布尤广,世代传唱,于今不衰。叔同先生留日历间,亦闻而爱之,经常命叶子抚琴,浅斟低吟,排遣离愁,挥之不去。
图片
此间,幻园因规划欠妥而家说念中落,不久梦仙于壬寅岁( 1902)孟夏乘鹤西归,年仅二十六岁。活水落花,香消玉殒;高贵事散,时过境迁。
三岁月不居,时光流逝。不经意间,十载光阴忽焉而过。前已述及之叔同与幻园再度相遇,已是 1913年之事。而此番仓猝一晤,竟是专为说念别。
此时之幻园,屡受艰巨,举步维艰,不得已而决意远赴北京,另营生路。临行前,特取说念杭州,与叔同辞行。然未及入室叙谈,即以停业陈说,尔后蹒跚而去。叔同目送挚友,唯见萍踪二行,运动西子湖畔之白皙冰雪,衬于远方天空之隐隐山峦。折返房间,即命叶子抚琴,奏“旅愁”之曲。念念及今非昔比,造化弄东说念主;海角五友漂荡如絮,山南海北;不禁心生感触,郁结于胸,滔滔不竭,一吐为快。遂命笔填词,曰:
图片
长亭外,古说念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天之涯,地之角,知己半腐败。一壶浊酒尽馀欢,今宵别梦寒。长亭外,古说念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 (另有多种不同版块,于此不赘)图片
“知己”之所指,“海角五子”及梦少女史无疑焉;而海角沉溺,崇山隔阻;别梦寒彻,相见时难;句句含悲,字字伤怀。由是,骊歌《送别》一气呵成。叶子抚琴,哀音缭绕;叔同击节,浅斟低吟;当窗哽噎,浸湿青衫。
就文学而言,《送别》形神兼似古词之小令;共分三节,而节三乃节一之叠加,应是对欧好意思交响乐回旋曲式之模仿。首节择取“长亭”“古说念”“芳草”“晚风”“暮色”“弱柳”“残笛”“夕阳”等典型预料,以映衬离东说念主断肠之景况。“长亭”“古说念”者,向为古东说念主送别、抛泪之所焉。无论是柳永之“寒蝉凄惨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,照旧白居易之“远芳侵古说念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天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等,王人深入东说念主心,见闻习染。而以“芳草”喻离情,由来久矣。如《楚辞 ·招隐士》之“天孙游兮不归,芳草生兮萋萋”;“晚风拂柳”则暗寓惜别之苦。“柳”“留”音同,辄用以传递怨别、怀远之情念念。如《诗经 ·采薇》之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,今我来念念,雨雪涔涔”;戴叔伦《堤上柳》之“垂柳万条丝,春来织辩别”等。“山外山”则喻山南海北,隔阻重重。万千别绪,王人隐敝于“夕阳”之下,暧昧和煦而又纠结缱绻。次节通过“海角”“地角”“知己”“腐败”“浊酒”“夜别”“离梦”等预料,波及六根,拨动心弦,不禁使东说念主顿生无限伤感;而“知己半腐败”,更令东说念主哀哀戚戚,难以自拔。东说念主生苦短,知己能得几位,重逢又待何时。千般无奈之凄好意思,挥之不去之悲凉,王人化作“今宵别梦寒”之转折悱恻。而节三再现节一,大有强化境界之崇高。起、承、转、合,一语说念破,文短情长;绝妙好辞,此之谓也。
翌年( 1914)早春,叔同未婚前去城南草堂,重游故我。昔日高贵,已无思绪,只留住枯杨衰草,萧瑟一派。又三年后,叔同看破尘间,决意告别内助,俗缘了断,毒害于西子湖畔虎跑寺皈向佛祖,逃避空门。法名演音,法号弘一。自此,俗界痛失绝代才子,而空门喜添大德高僧。而骊歌《送别》,亦成后来半生之真确写真。
图片
▲ 削发时的弘一众人在杭州玉泉寺(摄于1919年)
1926年,削发已逾八年之弘一法师路过上海,再度寻访城南草堂,竟早出售;新主献宅为寺,改名曰“超尘精舍”。叔同于隔壁转折打探,终在一老旧破屋内寻到幻园。昔日二友,一僧一病,促膝对坐,良久莫名。忆及往时草堂趣事、“海角五友”、“李庐”时光、梦仙诗画,个中况味,无以言表。又三年后,寄寓大王庙之幻园已朽棘不雕。急切之际,依旧念及叔同,嘱咐儿女尊其为楷模,细腻作念东说念主作念事。一代才子,悄然离世,雅雀无声,令东说念主肠断。
而此时此刻,《送别》以其游刃过剩般旋律,玉壶冰心之真情,早已不胫而走,传遍九囿,置身民国期间最受接待歌曲之列;尤得庞大青年学子容许,建树“有学堂处,必咏叔同词”之佳话。然在 1949年后之大陆,却如丘而止,匿迹销声。
四世事无常,众生王人苦;寥若辰星旧事,不忍回眸;然但愿不泯,光明在前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《送别》即有幸瞬息现身。在由柔石演义改编、谢铁骊导演,孙说念临、谢芳、上官云珠、高博等等稠密名角出演之《早春二月》中,曾被用作插曲。1963年,影片公映,却因理念气派与期间精神消沉逊色,好景不常,影响不彰,未能给不雅众留住深切印象。
参加八十年代,传统东说念主文精神日渐复苏。凭借故事片《城南旧事》之加抓,《送别》终得再次振荡于中华地面。影片由吴贻弓先生担纲导演,偶然其老父亲早年曾师从叔同先生学习好意思术与音乐,沐浴颜料光华,得雨露滋养甚多。当得知贻弓正在选用影片插曲时,即强力推介《送别》,以其传递之缕缕念念念、浅浅哀愁,与电影主题珠联玉映,无可替代。而据原著述者、长居宝岛台湾的林海音女士回忆,早年在北京读小学时,音乐课曾熏陶此歌,并终年于毕业庆典上起立齐唱。因此,选用《送别》,不仅紧扣影片主题,更可规复海音女士童年生活之真确场景。缘分际会,水到渠成。
1983年,《城南旧事》公映,《送别》以童声齐唱情势高调亮相,并叠加五番。点石成金,视觉、听觉之冲击力超强。票房火爆,好评如潮。不雅众无不被其优好意思旋律与典雅歌词所熏染,久被压抑之怀旧情结一忽儿复苏。诡秘与哀婉、悲苦与但愿,于国东说念主心中交汇缠绕,试吃无穷。自此,一曲《送别》重新风靡神州,从中不难体悟空门“妙因善果”之现世应验。而其起原于上海城南之诗友深情,重光于北京城南之蒙眬旧事,冥冥之中,天数也欤?
五回溯骊歌《送别》之前世今生,不难发现,故乡与亲一又、离别与念念念,既是东说念主类整体成员最值得出动之好意思好神志,又是艺术畛域最富生命力之不灭主题。其毋论种族、年龄、性别、行状,普及国家、阶级、习惯、轨制等藩篱,净化心灵,唤起良知,陪同星辰日月,直至地老天荒。
“无限奇珍供世眼,一轮圆月耀天心。”(赵朴老咏弘一法师诗句) 1942年夏历九月初四,法师升天于泉州温陵,世寿六十有二,僧腊二十四载。自此,中土再无李叔同。其于字画、诗文、戏剧、音乐、艺术、金石、汲引各畛域,均有极深造诣,为后世留住精神金钱之丰宏,并排者鲜焉;骊歌《送别》,即其一也。年届不惑,舍身向佛,怜恤济世;抓戒苦修,精进不已。半世高贵半世僧,堪称“拿得起、放得下”之东说念主生楷模。其贤达、怜恤与毅力,永远是吾辈顽抗“名利迷心、平凡障目”之力量泉源;其磊落、灵活与澄明,正可为我等“荡涤污浊、力戒贪痴”提供精神支点。法师亦因此而建树圆满,好事无量。
——本文刊于《文史学问》2024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行状,所有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